• 我校17名个人和8个集体受表彰

    本报讯(记者罗祎 张思晗)9月21日,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召开,宣布了《关于表彰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和《关于表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我校 17 人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5 个集体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2 人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 个集体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的有:法医学系博士生导师、教授刘良;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医学科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钟强;附属同济医院医务处常务副处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吴剑宏;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祝文涛;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黄文华;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黄丽红(女);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总护士长、主管护师章晓云(女);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向东;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马万里;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急诊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劲农;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王伟仙(女);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综合 ICU 护士长、主管护师曲莲莲(女);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傅新巧(女);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三级教授熊枝繁;附属梨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彭红星;附属梨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龚玉枝(女);附属梨园医院中级主管护师魏亮(女)。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的有: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医学科党总支、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党委、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附属梨园医院党委。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有: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副院长,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祝文涛;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王伟仙(女)。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有: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医学科党总支、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党委、附属梨园医院党委。

  • 学史明志守初心

    10月12日,我校“学史明志守初心,爱国力行担使命”升旗仪式暨学生党员集体宣誓活动在南一门广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副校长梁茜参加升旗仪式。邵新宇为新入党学生代表赠送亲笔签名的《入党宣誓纪念卡》,并发放学习“四史”的相关书籍。他寄语同学们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初心如磐、率先垂范、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师生代表共颂诗歌《青春从这里出发》,同唱《英雄赞歌》《歌唱祖国》,表达学史明志、爱党报国的爱国情怀。文/通讯员 靖咏安图片由记者辛国胜和党委学工部拍摄

  • 校党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启动

    本报讯 10 月 2 日,学校党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暨集中培训会召开。校党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新宇参加会议并作动员讲话。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周建波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提出具体要求。校党委副书记、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谢正学参加会议。邵新宇结合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届中央第六轮巡视最新精神,要求全体巡察干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聚焦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工作、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聚焦师生最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聚焦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为被巡单位和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邵新宇对巡察工作和巡察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要从政治上看问题,坚守政治巡察定位,把握好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把握好检查与宣教的关系;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在提高巡察监督质量上下功夫;三要切实推动解决问题,在“同题共答”上形成合力,坚持“有形”与“有效”相统一,在巡视巡察贯通上持续发力。他强调,巡察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巡察组的同志们全情投入、集中精力、协调配合、团队作战、严守纪律,优质高效地完成好巡察任务。周建波就高质量开展巡察工作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监督,突出“四个落实”监督重点,聚焦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学习能力、把握政策能力和巡察业务能力。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涵养斗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和人民立场,防止形式主义,严格遵守巡察纪律,切实维护巡察权威性、震慑力。谢正学代表学校党委宣布了第三轮巡察组组长授权任职及任务分工。本轮巡察共组建 6个巡察组,对 10 个二级党组织和 2 个职能部门进行巡察,每个单位集中进驻2周左右。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党委巡察办主任刘继文以“深化政治巡察推动改革发展”为题,对巡察干部作业务培训。校党委巡察组全体成员、校党委巡察办全体同志等参加会议。(党委巡察办)

  • 华中大中科院携手建设大科学平台

    本报讯(通讯员冀娴贤)9 月 25 日,我校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签署了关于共建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生物医学成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两份合作协议。校长李元元参加活动,副校长张新亮主持签约仪式。李元元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大平台、大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他希望双方站在大局角度,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开阔的视野,加快合作,规划“十四五”发展蓝图,支持大平台、大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湖北地方经济发展,产出大成果,共创发展新局面。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罗志强指出,此次签订合作协议,是精密测量创新研究院两家组建单位与华中大合作传统的延续,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各自优势,面向国家建设及战略要求,加强人员双聘和平台共享,深化全面合作,为湖北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华中大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希望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和华中大发扬合作共建共赢的优良传统,行稳致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张新亮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周欣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创新研究院和我校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领域专家代表等共同见证了协议签署仪式。

  • 校友罗开红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本报讯 9 月 22 日,英国皇家 工 程 院(Royal Academy ofEngineering,RAE)公布了 2020年新选院士名单。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1981 级校友、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罗开红入选。罗开红于 1985 年在华中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现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于199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相继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和南安普敦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于 2002 年获伦敦大学终身教授席位。他主要从事燃烧、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声学、跨尺度复杂问题的基础研究及其在能源、动力、航空和交叉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在宏观、介观和微观系统的模拟和跨尺度模拟方面取得开拓性成果。此次英国皇家工程院对罗开红的评价是:“三十年来,罗教授在工程研究、教育和实践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负责开发了处于世界前沿的多尺度模型和数值方法,革新了能源系统的诊断、设计和优化。他在介尺度建模和仿真方面的独特工作,融合科学和工程领域,并在两个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船海学院)

  • 黄永安教授荣获科学探索奖

    本报讯 9月25日,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获此殊荣。我校机械学院黄永安教授凭借“变体飞行器的‘随机智变’超级皮肤”相关研究,荣获“先进制造领域”的奖项,也是本年度我校唯一一位获此奖项者。据悉,这是继2019年机械学院高亮教授获得首届“科学探索奖”之后,该院学者第二次荣获该奖项。变体飞行器能够根据不同的飞行任务和飞行环境改变自身形状,以获得最佳的气动性能,已经成为未来先进飞行器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为保证飞行器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可靠变形,必须对表面流场、风压风阻、应变温度等表面气动特性进行精确测量,并进一步得到分离点、转捩点等,奠定 Fly-by-Feel 飞行的技术基础。黄永安教授的研发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独辟蹊径地提出变体飞行器的“随机智变”超级皮肤理念,模仿皮肤的优异变形和稳定性,超越皮肤的感知精度和功能,为气动特性测量提供理想方案,为变体飞行器“Fly-by-Feel”自律飞行奠定基础,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黄永安教授长期从事柔性电子设计、制造与应用研究,在国基金杰青项目/重点项目等资助下,提出大变形分形设计和曲面共形方法,解决了大面积复杂动态曲面共形难题;提出亚微米电流体喷印新原理,突破了传统喷印分辨率极限;揭示激光剥离界面烧蚀机理,实现 1μm 厚柔性电子的高可靠剥离;研制了柔性曲面电子共形制造装备,开发了飞行器智能蒙皮测量技术与系统。他在 ScienceAdvances、Advanced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封面/底10篇),出版柔性电子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相关工作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金奖等奖项。(机械学院)

  • 校领导与青年人才共话成长

    本报讯(记者范千)解困惑、答疑问、助成长,9月24日,第六期校长有约暨青年人才座谈会在梧桐语问学中心问道厅举行。校领导李元元、许晓东、张新亮、解孝林与26 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人才面对面交流,共议学校发展前景,同商个人成长规划。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物理学院蔡建明教授、生命学院张珞颖教授、材料学院宋波教授、电气学院蒋栋教授、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朱增伟教授、管理学院刘智强教授、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李超顺教授、附属协和医院尚游教授分别发言,建议学校有组织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架设人才沟通的桥梁、重视团队发展,更大力度地支持青年人才成长。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机械学院陈蓉教授、能源学院赵永椿教授、船海学院向先波教授、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张世顺教授、计算机学院陈汉华教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张海涛教授、公管学院张毅教授、新闻学院张明新教授、附属同济医院孙朝阳教授分别发言,建议学校更注重学科交叉,形成实质性的学科交叉平台,寻找新的增长点;进一步统筹谋划布局,促进实质性国际合作;更多谋划孕育高精尖缺科研平台,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围绕资源整合与利用,化学与化工学院薛志刚教授、建规学院刘合林教授、航空航天学院王琳教授、基础医学院韩芸耘教授分别发言,建议学校加强统筹,继续打破壁垒、解放思想;强化内挖外延,科学配置用好资源,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支持。围绕后勤保障与职能服务,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孙永明教授、光电信息学院游龙教授、经济学院孔东民教授、公卫学院王超龙教授、药学院朱虎成教授纷纷表示,希望学校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优化校园交通情况、提升精细化管理、理顺办事流程,更好地满足师生日常工作和学习所需。校长李元元与参会青年人才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成长体会,希望他们结合时代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以国家需求为指向,与学校建设同行进,爱校荣校,在华中大发挥才干,成就奋斗的人生。李元元指出,学校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发展,千方百计拓展资源,加快促进学科交叉,培植增长第三极;积极为青年人才搭建成就事业的舞台,尽最大的努力来呵护好、关怀好、支持好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做到理想信念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服务留人,为大家营造安心、暖心、舒心校园氛围。李元元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提出希望。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主人翁意识,继承和发扬华中大优良传统,肩负起学校发展建设的中坚重任。青年人才是华中大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要肯定学校发展成绩、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解放思想、调查研究,群策群力将学校建设得更好。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创新能力,在“双力倍增计划”中,在学校的新一轮发展中,在“双一流”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应对当前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青年人才要有情怀、有干劲、有作为,争分夺秒谋事创业,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华中大力量。三是要守住理想信念,既志存高远,又耐得住寂寞,在困难面前保持平常心。青年人才要做学校改革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实现个人成长,与华中大共奋进。副校长许晓东主持会议。许晓东、张新亮、解孝林分别针对青年人才提出的在科研、教学、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介绍学校相关政策,鼓励大家用好政策、把握机遇,并希望青年人才树立远大目标、乘势而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校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房产管理处、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针对青年人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回复,并表示将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为青年人才引进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