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林来校调研科技创新

    本报讯(记者范千 长江日报记者 郑汝可)11 月 10 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来校调研高校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打通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全国科创中心城市。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李元元和副校长解孝林陪同调研。在先进电工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综合实验中心,王忠林分别听取了程时杰、李德群、邵新宇、丁汉等院士有关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介绍。“今天是来讨教学习、听取意见建议的。”听取院士们的介绍后,王忠林说,武汉科教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决不能“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动态掌握高校院所最新科研成果,搭建平台、加强对接、做好服务,确保科研成果留得下、接得住。调研中,王忠林与青年科研工作者们亲切交谈:“你们都是各自战线的优秀人才和主力军,来到大江大湖大武汉,我们非常欢迎。”他指出,近年来,武汉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从住房、落户、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给予人才支持,希望大家安心在汉创新创业,“凡是别的城市能做到的,武汉都要做到,还要做得更好”。围绕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王忠林与邵新宇、李元元,以及各开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邵新宇表示,华中大一直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传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积极发挥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学校将以“四个面向”为指向,在未来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窗口,进一步服务大科研平台建设,力争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解决高精尖缺等“卡脖子”问题,为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更大贡献。李元元表示,当前武汉汇聚了各项创新要素,拥有巨大的创新发展潜力,将形成强大的发展引领力和推动力。华中大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同命运共进步,并始终与武汉共建共享共荣。学校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在汉转化,力促校地联动再上台阶。为更好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希望在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等方面得到武汉市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王忠林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十四五”,武汉市要加强与华中大等在汉高校院所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夯实武汉科教、先进制造业等基础优势,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加快科技成果在汉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带动辐射城市圈、城市群发展;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树立“大人才观”,全力支持华中大国际校区建设,解决好在汉高校院所办学中的实际困难,实现共赢发展。市领导胡亚波、汪祥旺、龙良文、陈红辉,临空港经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委书记杨泽发,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参加调研。

  • 邵新宇李元元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

    本报讯 11 月 13 日,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课堂为主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举行。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校长李元元参加会议。与会人员深入讨论了如何将五中全会精神准确、全面、生动地融入思政课教学。大家一致认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担负起增强青年大学生学习践行全会精神积极性和自觉性的任务。思政课教学既要全面解读和深刻阐释全会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主要精神与主要内容,也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具体生动地展示国家、高等教育及我校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展望“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举措。邵新宇强调,十九届五中全会系统阐明了我国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一定要针对青年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准确生动地讲深讲透会议精神,使广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李元元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进课堂,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思政课教学来激发青年大学生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坚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我校迅速掀起学习践行全会精神的热潮。(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刘雪茹 张思晗 粟晓丽)11 月 11 日,学校召开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与会人员共同参加中央宣讲团在教育系统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视频会,集中学习中央宣讲团成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的宣讲报告。视频会后,会议通报了本学期以来学校相关主要工作和校党委第三轮巡察情况,研判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校长李元元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在校校领导周建波、马建辉、陈建国、梁茜、谢正学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建波通报校党委第三轮巡察工作情况。她指出,校党委高度重视巡察工作,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巡察,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听取了12个被巡察单位情况,党委常委会专题分析研究,对巡察工作加强指导,督促整改落实。各二级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巡视、主题教育等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各单位负责同志要自觉主动接受组织监督,以巡视巡察监督推动单位发展。校党委副书记谢正学对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各二级单位党组织要对照中央巡视整改、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和校党委第三轮巡察整改的问题清单,主动梳理,将整改落实到位;要加强基层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建强党委、建优支部、从严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大抓基层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宣传工作,精心组织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宣讲,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肃宣传纪律,全方位、与时俱进地讲好“华中大故事”。副校长梁茜通报了当前疫情防控和有关学生工作。他指出,要坚持常态化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和调整防控措施;要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校园防疫情况及隐患,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落实“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加强对学生的择业引导,千方百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落地;要深入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精准帮扶存在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做好思政和实际纾困工作;要关心指导学生群团组织,开好校院两级团代会、学代会和研代会。李元元在总结讲话中通报了近期学校主要工作。他指出,面对疫后重振,学校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突出交叉和创新,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本学期以来,全校上下凝心聚力,稳步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坚持国际合作的路径选择,精心组织国际化建设大会;坚持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李元元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发扬“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精神,抢回发展时间,抢占发展先机。各单位要对标对表,完成年度工作计划;要把全会的新目标新部署转化为发展的新标尺新要求,认真做好发展改革谋划;要对照巡察全面整改,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要保持严防态势提高应急能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

  • 无界论坛倡议保护共享文化遗产

    本报讯(通讯员黄彬) 11月8日,第九届“无界论坛”在我校梧桐语问学中心明德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参加开幕式并致辞。邵新宇表示,对校城共建、共享城市文化充满期待;华中大将以科技创新助力武汉全面复兴;希望无界论坛的举办,让世界看到交流的力量,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贵永华指出,遗产保护要关注人,营造属于当地的生活氛围。周先旺基于武汉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三个建议:共筑文明互鉴之桥、共筑合作互惠之桥、共筑情感互通之桥。武汉市副市长陈红辉宣读了《关于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共享遗产的武汉倡议》。与会人员围绕“共享遗产:文化的声音,交流的力量”,对文化遗产的共享与保护展开交流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常青以“再生:遗产活化的活化途径”为题,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相卫以“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武汉疫后重振的重要力量”为题,展示了武汉众多文化遗产,展现了疫后武汉文化活力和城市形象。武汉旅游体育集团董事长董志向以“重塑老汉口历史风貌、传承大武汉城市文脉”为题,介绍了总面积 6.02 平方公里的汉口历史风貌区保护概况。山西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杭侃以“共享遗产: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从考古真实到生活美学”为题,回应文化遗产如何共享的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同济大学教授邵甬以“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海的实践和思考”为题,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谈及文化与遗产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我校教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联合持有人何依以“武汉:城市文本与当代阅读”为题,围绕四个理念展开演讲,呈现了从明朝中期至今武汉城市文脉中的重大事件对城市格局的影响。本届论坛是“2020 武汉设计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采取线下+线上的形式,我校为主会场,同时开设苏州、巴黎、里斯本·波尔图三个分会场,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华中科技大学、ICOMOS共享遗产委员会联合主办。论坛促进了工程与文化、创意与遗产、大学与城市、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融合,搭建了武汉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交流沟通的桥梁,推动了武汉市成功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和中俄“万里茶道”申遗。

  • 我校与两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本报讯(记者团王之玉)近期,我校相继与潍柴集团、中电海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0 月 26 日,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与我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座谈并见证签约。潍柴集团党委副书记马常海,我校副校长许晓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等参加活动。邵新宇指出,我校与潍柴集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希望双方进一步推进战略合作和协同创新,走出一条“面向工程实践、整合优势资源、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发展路径。谭旭光指出,潍柴集团将积极支撑华中大“双一流”内涵式发展,设置奖励基金表彰优秀大学生,推动应用技术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与学校携手构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高地。马常海和许晓东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后,谭旭光作了题为“科技成就梦想”的报告。11月7日,我校与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主要负责人座谈并见证签约。邵新宇指出,中电海康集团与华中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我国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作出积极贡献。中电海康集团负责人希望借助华中大强劲的科研实力,发展成为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引领者、双循环战略的引领者和改革创新的引领者,期待双方建立稳定坚固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拓展合作内容。根据协议,我校将与两企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 展百岁院士风采

    11 月 8 日 ,2020 年“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巡展在我校校史馆开展。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27位百岁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成就和人生历程。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委员会主任裴钢院士、校党委书记邵新宇院 士 参 加 开 幕式,校党委副书记谢正学主持开幕式。众多师生前往观展。图/记者朱必勇文/记者郭雨辰

  • 校友代表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献策支招

    本报讯(记者粟晓丽)11月7日,校友·母校融合发展工作研讨会暨“十四五”发展规划战略咨询会在梧桐语问学中心问道厅举行。校领导邵新宇、许晓东、梁茜与全国各地的校友会代表、校友企业家代表相聚一堂,同商学校建设大计,共谋协同发展良策。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指出,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但对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建设卓越华中大战略任务和师生社会期待,还存在差距和不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制定好学校“十四五”规划,把握新机遇、作出新作为,学校将继续秉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传统,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学生结构、教师结构、资金结构和治理结构,加速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期待与校友们一起搭建更多更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在共赢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助力校友与母校建设奋斗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促进校友发展与母校发展同频共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华中大人的贡献。副校长许晓东介绍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内容,表示学校将通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制定好、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二期建设,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围绕“凝心聚力,共谋‘十四五’新发展,共建卓越华中大”的主题,校友代表和校友企业家代表纷纷发言。大家认为,当前学校制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站位高、水平优、布局全、举措实,绘制了“创建新时代卓越华中大”的宏伟蓝图。为助力学校发展得更快更好,大家建议:学校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进一步创新特色凸显、优势迭代、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对标国际一流高校,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提升综合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前端,进一步发挥工医优势,加强与业界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和校友企业的合作;校友工作强化共融共赢,进一步推进优势互补、资源融合、发展共兴,将校友力量转化为学校发展动力,并为校友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和桥梁;发展环境亟需优化拓展,进一步改善美化校园环境,多方面争取开拓建设空间;进一步增强国际交流和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捐赠资金管理水平,构建与“双一流”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机制。会前,校友代表们参观了贤达楼、九思书院和校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