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蝉联大仪开放共享考核优秀

    我校蝉联大仪开放共享考核优秀 本报讯(通讯员曾小凡 杨向东)11月19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发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我校蝉联优秀。 本次考核中,我校大仪机时达标率、台均年使用机时、测试服务收入等重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按照教育部最低年使用机时标准(800小时/年),我校2018年度大仪机时达标率为96.90%;台均年使用机时达1784.07小时,年度增长12.7%;测试服务收入年度增长10.3%,其中对校外单位测试服务收入年度增长34.8%。 自上年度考核获评优秀以来,我校大型仪器的主管部门实设处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大仪开放共享“1-5-5管理模式”,即一项认识、五项保障、五项措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开放共享工作,取得实效。 全校上下大仪开放共享认识显著提高。生命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等单位将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纳入学院综合改革方案,建设院系开放共享平台,配套专职队伍、专用场地,推进通用性较强的科研仪器集中管理、开放服务,次年单位科研仪器年使用机时达标率提升约20%。 实设处实施预算源头管控,加强开放共享服务专职化技术队伍建设,加强实体平台场地规划,健全规范大仪开放共享制度,优化校院两级共享实体平台机制体制,五项保障形成合力促进大仪开放共享。实设处对学校原有大仪投入碎片化、分散化、课题组化的方式深入分析,通过与学校预算、采购等相关部门联动,实施科研仪器购置“年度预算前集中申购论证”。设备管理部门对拟购仪器的必要性、可行性、共享方案和预期效益进行集中论证,预算管理部门只对论证通过的仪器下达预算,保障科研仪器投入效益化。 实设处创新推行大仪申购集中论证,坚持大仪管理(效益)年度考核,推进仪器管理信息化,推行科研仪器有偿使用,不断加强学习和文化建设,五项措施齐发力,推进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为落实源头管控,我校创新推行全校集中论证,改个人分散申购论证为单位集中申购论证,2018年核减大仪申购预算38.8%,2019年3月至5月核减102台(套)大仪申购。不断完善大仪年度考核工作,实设处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从无到有的基础上转向于考核指标的质量、多少与好坏。不断加强管理方法的学习,实设处开展了处内A-B两点对比交流会(A代表工作改进前的状态,B代表改进后的状态)、积极组织院系交流研讨会,求变求好求创新,为提升工作实效提供持续源动力。

  • 五院系交流课程思政建设

    五院系交流课程思政建设 本报讯 11月26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梧桐语问学中心举行。五个代表单位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作典型发言和经验交流。校党委副书记马建辉参加研讨会。 第二临床学院袁响林教授围绕医学发展历史、疾病治疗和医患关系等多个专题,介绍了该单位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和经验。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涛分享了以“供给侧改革”促进课程授课模式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提高课程传播广度和深度的情况。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华君从学院的顶层设计、“新闻学原理”的教学创新、学生的效果反馈等角度介绍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建规学院副院长谭刚毅介绍了该院充分利用建规类专业设计课程、实习实践多的特点,打造实践教学“行走的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亚莉以“深度中国”课程为例,介绍了思政类选修课如何破解矛盾,以及如何站在品牌建设传播的角度打造“深度中国”课程。 交流互动环节,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和社会学院等院系也对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马建辉在讲话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在教师。各院系党委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以专业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据悉,我校于2019年秋季学期启动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行动计划。该计划要求各院系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以学科专业导论类课程为重点,打造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课程和示范课堂。 (教务处)

  • “一院一品”引领学生思政工作

    “一院一品”引领学生思政工作 本报讯(通讯员张婷然 余振威 吴逸舟)11月19日,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院一品”答辩评审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副校长梁茜参加会议。 梁茜指出,开展“一院一品”创建是“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入选“一院一品”的项目应兼具时代性、引领性、思想性、示范性及持久性。这些项目既是对各院系特色工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今后工作的规划和设想。要通过扎实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案推动项目持续开展,及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各院系要借此机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逐步形成“一院一品”“一院多品”的局面。 经过前期通讯评审,21个项目入围答辩评审。会上,各项目负责人分别从思路与目标、创新与特色、申报基础、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介绍。 据悉,这是我校首次评选创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院一品”项目。36个院系上报了42个项目,项目涵盖党建引领、班团建设、实践公益、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日常管理、文化涵育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该项目周期为两年,项目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系统化设计、特色化建设、持续化推进”的思路,通过项目创建,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学校文化传承、时代特征,独具特色的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杏林选才

    杏林选才 “学医在同济,选才也在同济。”11月28日,医科2020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同济医学院体育馆举行。本次见面会是武汉市年度最大规模的,面向医学专业2020届高层次毕业生的专场见面会。全国635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提供工作岗位18500个。当天入场人数达到5000余人次,现场达成意向者约55%。 图/通讯员 苏军 文/通讯员 冯霞

  • 突破

    突破 11月10日,2019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我校落幕。我校34名学子参赛,夺得12金、10银、6铜的好成绩,其中3人打破大会纪录。我校荣获女子乙组团体第一名、男子乙组团体第二名、女子甲组团体第六名、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代表队称号。 通讯员 张南 曾宝琳 胡欣然 摄影报道

  •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通过论证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通过论证 本报讯(通讯员朱文革)11月10日,由我校作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智能加工产线工艺全流程智能决策技术与系统”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汉召开。副校长张新亮参加会议。 张新亮在致辞中感谢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各位专家的多次悉心指导,希望各位专家提出中肯意见,帮助项目组把好实施方案的关。他要求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实施方案,强化与各参与兄弟单位的协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任务。 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张远钦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政策,希望华中大发挥好牵头单位的职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要求,认真落实项目实施方案,为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制造作出贡献。 项目负责人、机械学院彭芳瑜教授就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子课题设置、任务分解、年度计划及预期成果等作了总体汇报。与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审阅实施方案,一致认定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技术思路清晰、考核指标明确、进度安排可行。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多举措增效国际学生招生

    多举措增效国际学生招生 本报讯(通讯员魏晶晶 殷诗梦 尹新林)11月22日,我校2020年国际学生招生工作会议举行。这是我校首次召开国际学生招生工作会议。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俊华主持会议,并表示做好国际学生招生工作十分紧迫必要。从全球范围看,世界一流大学关于优质国际生源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学生招生形势较为严峻。院系需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参与国际招生推广,竞争优质国际生源。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晓峰通报了我校2019年国际学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学校在国际教育提质增效方面采取的措施,并介绍了我校2020年国际学生招生思路。 国际教育学院招生与对外合作办公室主任兰行行详细介绍了我校2020年国际学生招生录取政策及相关注意事项。高级项目主管艾霄就短期项目开发提出建议。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教育中心主任刘洋分享了通过短期特色项目吸引牛津大学学生来校交流学习的经验。电信学院刘威教授介绍了院系主动作为、招收国际学生的举措。 据悉,我校2019年共录取来自117个国家的1322名学生,分别在全校37个院系(所)学习。

  • 校友吴开亮获钟家庆数学奖

    校友吴开亮获钟家庆数学奖 本报讯 11月21日,中国数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吴开亮获“钟家庆数学奖”。 吴开亮在流体力学方程组的保物理约束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新成果,揭示了磁流体数值方法的保物理约束性质与磁场的零散度条件之间的紧密关系,在数据驱动建模和不确定性量化等方面取得进展,并因此获奖。 吴开亮于2007年进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学习。近年来,他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组的高精度数值方法、数据驱动建模及科学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至今,他已在多个计算数学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钟家庆数学奖由中国数学会负责评选与颁发,每两年评选一次,用以表彰与奖励最优秀的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届仅有4位学者获奖。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家庭医生:我们在路上

    家庭医生:我们在路上 医生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角色。有一种医生十分特别,既是医生,又是朋友,有时还是家人。他们,就是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又称全科医生,他们掌握预防、保健、康复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辖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全面、持续、及时且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自2009年校医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至今,涌现了许多医患情深的故事,也有医生成长的印迹。 这份工作得走心 “家庭医生这份工作真的需要‘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得走心。”心血管专科副主任医师王砾198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同济医学院),在校医院内科工作已30余载。他说:“递一杯水、一张纸巾,小小的关怀,甚至一个贴心的眼神都会让病人感动。医务人员的本职应该是雪中送炭。”有近20名患者每次都指定王砾治疗咨询。 家庭医生职责范围大,不仅要疗身,还要疗心。王砾与患者除了面对面治疗之外,还经常微信沟通病情。患者经常与王砾分享家长里短,甚至夫妻吵架都要王砾出面调解。除了一对一微信联系以外,王砾也建立了自己的患者微信群,以便更好地与患者沟通。由此,医生和患者界线越来越模糊,双方关系也从普通医患关系变成老朋友和忘年交,甚至是亲情。 校医院开展的家庭医生服务多以团队形式出现。2018年,校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并组建7个家庭医生团队,采用3+x模式,即医生、护士、药剂师,定时定点开展社区体检卫生保健活动。根据每个社区具体情况不同,团队分别侧重于基本保健、公共卫生、恢复医生的配置方式。王砾作为其中一个团队的队长,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要积极开展社区疾病预防,如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指导和体检工作。新的HIS系统投入使用,使居民在小区就地挂号、诊断到医疗成为可能,打通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喻园一期社区有个高血压病人走路不方便,我说你不用来了,我们去小区给你开处方。”王砾谈到,“在病人最需要你的时候,方便他们一下,病人会很感动的。” “帮助病人康复,让他们健康快乐,让我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个人价值也得到了最大实现。”这是王砾作为家庭医生最大的感受。 学习不止是自我要求 下午要走访一个患者,医生冯幼兰按照约定时间与护士一起出发了,路上谈论着入户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近期情况。“咚咚咚”,是患者儿子开的门,他笑着说:“冯医生你来了,好几天不见面,我爸这几天念叨你呢。”老人脸上也布满笑意。体格检查,量血压,测血糖……冯幼兰和护士在检查患者身体状况时,不忘和他们拉拉家常。 “2009年,校医院改成社区医院,设立家庭医生。从刚开始的学习探索,到现在带领团队专业的护理病人,我几乎是伴随着家庭医生团队的建设成长起来的。”冯幼兰说。 家庭医生制度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健康服务和疾病管理制度,社区居民各个人生阶段的身体状况会被全程记录。该制度有利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合力就医,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在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医生个体受培养体制和知识结构的局限,许多服务必须以团队形式完成。校医院结合国内外情况摸索出适合本社区的方式,前景也日渐清晰。 冯幼兰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热忱和期待。除了加强培训,成立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外,加强信息化对接是冯幼兰迫切想推进的一项工作。校医院为社区患者建立的9万份健康档案即将对接武汉市居民医疗档案,从孩子的疫苗到老人的保护,可做到一键了解,方便诊断,节约时间。 “学习不止”是冯幼兰对自己的要求。轮班去同济医学院培训、去兄弟高校交流、学习来院专家的授课,使全科思维模式扎根家庭医生脑中……从只懂医学专业知识到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都学习的“全懂”医生,与团队一起成长,是校医院许多家庭医生的真实写照。 家庭医生是广大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家庭医生制度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他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未来,华中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度。

  • 新闻集装箱

    新闻集装箱 两期刊入选国家级梯队期刊项目 本报讯(通讯员袁葵)11月25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公布了入选项目名单。我校主办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代医学科学》入选梯队期刊项目。梯队期刊项目支持额度为40万元/年,支持期刊着力提升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引领学科发展、助力经济建设、培育科学文化。 附幼张国华获学前教育最高奖提名奖 本报讯 11月20日,我校附属幼儿园园长张国华荣获第十三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提名奖。宋庆龄幼儿教育奖是学前教育领域唯一面向教师的全国性奖项,被赞誉为面向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最高专业荣誉奖项。本届共评选出了62名获奖者、118名提名奖获得者。(附属幼儿园) 首届喻园计算机优博论坛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李坚 赵娜 石宣化)11月30日,由计算机学院主办的首届喻园计算机优博论坛在一号楼报告厅举行。海内外青年才俊齐聚喻园,在为期三天的论坛活动中,围绕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等学科领域以及相关技术专业领域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