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暴中心 有一条“协和战线”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一直都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面对汹涌的疫情,协和医院充分发挥国家队的实力与担当,收治5200多人次新冠肺炎患者,接诊 2 万多名发热患者,管理两家方舱医院,成为武汉市收治病人最多的医院。与此同时,协和医院医务人员还在该院西院、肿瘤中心及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与各地援助队伍协同作战,拉起了一条护卫武汉的“协和战线”。紧急开战 发热门诊负重运行 2019 年 12 月 31 日,协和医院正式启动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控工作。医院多次开会布置相应工作,将此前三区两通道发热门诊的设置构架再度梳理改造。同时,迅速协调调动发热门诊各个岗位人员及设备全部到位,尽力满足“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求。 协和医院院长胡豫介绍,医院发热门诊在全市开设最早、功能最全、抢救患者最多。开放至今,共为 23187 人次的各类疑似、轻症、重症、垂危患者进行了筛查、分类、诊治、抢救、转运服务。咽拭子采样10253人次,抢救急危重症1134例,紧急心肺复苏57人次,呼吸机救治400余人、插管17人,输液治疗22842人次。“不论数量、疑难程度,均居湖北省之最,成为阻击病毒、救治武汉人民生命的第一道钢铁长城。”胡豫说。鏖战时刻 对外公布一系列“全国分享” 在武汉宣布“封城”之前,协和医院已经迎来了鏖战的艰难时刻。 1月20日,协和医院全院动员,成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期间,医务办公室所列的关于医院疫情防控的工作要点,迅速流传到网络上,成为疫情之初争相传阅的“网红PPT”。1月23日,武汉“封城”,协和医院集中对外公布了一系列“全国分享”。急诊科主任张劲农等专家连夜修订《武汉协和医院处置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第四版》《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样肺炎初步诊疗方案(草案)》,提出了疫情防治的“协和解决方案”;放射科在全国率先发布《2019-nCov 肺炎影像学表现》,为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提供了基础;中医防治方案第一版通过该院官微发布;该院麻醉及危重症研究所快速制定实施了相关感控工作流程,并向全国同行分享。 在“最强大脑”加速运转的同时,出差、休假在外的医生纷纷逆行回武汉。比如,远在上海进修的该院感染科主治医生朱彬,辗转回到武汉,投身发热门诊的战场。其他省份的医务人员也逆行向武汉挺进。迈向会战,国家队主战场实现1+1>2 疫情中心,从鏖战向会战迈进,每一刻都是艰难的。 1月25日,协和医院接到通知,该院西院将作为接收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全院职工各显神通,西院在既定的时间内筹集了建筑材料,完成了病房改造任务,为武汉市新增了 810 张病床。1 月 29 日,西院迎来了首支省外医疗队的接诊,随后扩充到21支援助队伍。 2 月 11 日,协和医院肿瘤中心被征调为第四批“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定点收治医院”。集结令下,肿瘤中心 24 小时内腾空病区,完成病房改造、防护物资筹备和3支本院医疗队的组建。12 支国家医疗队紧急奔赴武汉,与该院汇合,共同战疫。 2 月 21 日,以协和医院为依托的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开始接收患者。 至此,协和医院形成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五大战场,串成了一条“协和战线”。其中,西院和肿瘤中心负责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两家方舱医院负责救治轻症患者,医院本部开展非新冠肺炎患者服务。“凡星”闪耀,凝聚协和力量 协和医院扎根武汉 154 年,早已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我的城,我来守!”无数普通的协和人用身躯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战疫至今,呼吸内科周琼教授已经连续工作数月。她每天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 58 岁的感染病科医疗主任童巧霞教授,一直坚守在一线。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她经常一人包揽重症病人咽拭子采样工作。 春节前夕,重症医学科尚游教授主动请缨,迅速组建一支“快速反应团队”,前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协助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2月中旬,呼吸科张建初教授、内镜中心蔡开琳教授牵头成立了“内镜清肺小组”,开始为危重症患者开展纤支镜清肺。 为了有效地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快捷灵敏的检测,检验科主任王琳教授率领团队在省内率先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只要国家有需要,协和医院就倾其所有、不遗余力,这就是协和国家队的使命和担当。”胡豫说。争分夺秒的协和加速度贯穿于整个协和战线:24小时除夕夜实现线上门诊,36 小时的方舱医院改建,48小时完成肿瘤病房改造,西院区边改造边收治……这是协和人在国家“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防控战略中书写的协和答卷。

  • 疫救治线

    疫救治线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力救治病患是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是投入病床和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以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为代表的华中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多力齐发、多措并举,在武汉、湖北乃至全国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孕妇顺利分娩

    除夕夜迎新生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孕妇顺利分娩 2020 年除夕夜,7 点50分,协和医院专家团队成功为 27 岁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孕妇完成剖宫产。孕妇顺利娩下 6 斤 2 两的男宝宝,术后回到感染病房治疗新冠肺炎。 发热咳嗽11天,27岁孕妇结束妊娠 来自安徽的晓艳今年 27 岁 ,由 于 发 热 、胸闷、咳嗽长达十天,随后在协和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 CT 检查发现肺部病变很重,高度疑似病毒性肺炎。 晓艳目前妊娠是 36周+5 天,就诊期间不仅发热,还一直咳嗽,长期胸 闷 ,血 氧 饱 和 度92-93。当天经B超检查发现羊水过少,胎动不好,肺部症状很明显,宫颈长度过长,身体状态无法承受催引产。鉴于晓艳的基本情况,协和医院多学科专家经会诊,建议终止妊娠,这样不仅会减少晓艳的腹部压力,也有利于后期肺炎治疗。 产科、麻醉科支部书记联手,成功娩下男宝 接到消息,协和医院产科第四党支部书记赵茵和麻醉科第一党支部书记武宙阳当天下午四点赶到协和医院托管医院武汉红十字会医院,从晚上6点55分奋战到7点50分,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麻醉科主任罗会林,手术室护士长肖文芳,妇产科护士长陈艳、董明慧、以及毕颖医生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手术。术中晓艳不停咳嗽,心率快,循环稳定,顺利娩下 6 斤 2 两男婴。术后晓艳回到感染病房继续治疗。 由于晓艳症状明显,手术过程中不停咳嗽,身体抖动,医生们在手术中不停交流和安慰:快了,快了,我们一起加油,除夕夜就可以见到小宝贝儿! 面对这样的特殊病人,医生需要穿着四层衣服,分别是两件手术衣、两层隔离服,还要戴着口罩、护目镜、面屏等……这些都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难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手术,赵茵不断呼出的气体在面屏上凝结成水蒸气,只有屏住呼吸,让雾气散去……即使模糊了双眼,湿透了全身,他们仍旧聚精会神、配合默契;他们手上还穿戴了四层手套,等手术结束,医生的手指都已经弯不过来了,不仅手术服全部湿透,脑袋上头发上全部都是水! 伴随强劲而有力的婴儿啼哭声,手术宣告成功,孕妇家人给协和专家团深深鞠躬表示感谢。医生们所有的疲劳在此刻化为感动,付出得到肯定。

  • 检测实验室首成立

    检测实验室首成立 疫情来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迅速响应,在省内率先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及时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协助临床决策以帮助加快疑似新型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协和医院供稿

  • 江汉方舱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江汉方舱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3月9日下午16时许,武汉市开放床位最多、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累计出院人数最多的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在运行了 34 天后正式休舱。 江汉方舱医院于 2 月 5 日下午 5 时移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管运行,当晚 9 时收治第一位患者。该方舱医院总床位数1564 张,先后有 21 支外省援鄂医疗队、武汉市 5家医院与协和医院医、护、技管理团队在此共同奋战。34天时间里,江汉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848人、转出521人、出院1327人。 迅速运转起来了 方舱内的医务人员一部分来自协和医院,另一部分来自海南、山西、河南、广西等地,初入方舱时他们的感受一致:工作条件较差,院感防护设施匮乏,通信手段难以满足方舱内需要,甚至连厕所都没有。 第一次见到医疗队员时,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院长孙晖首先是道歉: “请原谅,我不能征求大家的意见。在战时的状态下,只能采取武断的办法。大家觉得不对可以私下跟我说,根据现实予以流程再造,但不能拒不执行。” 几乎没有人抱怨,大家在“粗糙”的流程设计下迅速展开工作。 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方舱医院的目标是集中医疗资源救治轻症患者,同时将重症及可能出现重症的患者及时筛选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其获得相应的治疗。 一些患者在方舱内病情出现变化,由轻症转为重症,方舱医院则要准备好重症监护和救治手段,保持跟舱外的顺畅沟通。与此同时,一项项医疗流程从 1.0 版优化升级到 2.0 版、3.0 版。这都体现了方舱医院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小社会运作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的住院人数一度达到1539名,到2月23日,已经下降到1400人左右。其中,800多名患者经核酸检测呈阴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按照医生判断可以出院。在正常的医疗机构,这些患者经医生开出出院单后,即可办理手续回归家庭。但在方舱医院里,患者能否及时出院还受检查能力,以及舱外协同配合的影响。 孙晖在管理方舱医院的过程中,找到了社区管理的感觉。 “方舱内建立了医患党支部、志愿者团队,实现了小社会的运作,在厕所管理、垃圾清扫、饮食发放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健康报》2月26日刊发,有删改。)

  • 封城下的生命接力重燃“心”希望

    封城下的生命接力重燃“心”希望 2019 年 9 月初,11 岁女孩欣欣突发不适,其家人辗转成都、重庆、北京多地求医。最后在北京安贞医院专家推荐下,于今年1月初来到协和医院。在排除新冠肺炎风险后,先在儿科进行内科如强心等治疗无效后,于1月底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主任介绍,正常成人的左心室直径不会超过50 毫米,儿童 35 毫米,但欣欣的左心室直径已经达到71毫米。同时,代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EF值,正常的成人至少是50%以上,她却只有13%,病情非常严重。由于儿童扩心病进展会非常快,很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对于欣欣来说,心脏移植是她生的唯一希望。 终于等来珍贵的心脏,开启取心和护心之旅 入住心外科后,欣欣只能通过强心针等维持治疗。3 月 18 日下午,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 15 岁男孩不幸因外伤去世,家属同意器官捐献。经过匹配度评估,男孩的血型等各项指标与欣欣非常合适。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心脏大血管外科在疫情期间排除种种困难,开启了取心和护心之旅。 封城之下,最为关键的是取心团队无法奔赴广州,怎么办呢?心外科紧急联系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殷胜利教授,经过殷教授团队评估,供心状态良好,可以移植。涉及取心的各个指标及状况,双方团队事先反复沟通,确定方案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完成取心只是第一步,如何安全及时地护送回武汉,这是护心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心外科设计了一个精细的转运方案。除了“取心”环节以外,新冠疫情期间所有的医疗手术都必须遵守防控要求。医生在术前检查、手术室防护、手术操作中都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排除重重困难,高难度手术助力跳动“心”的希望 3 月 19 日,这颗珍贵的心脏带着新的希望,开启生命接力之旅:下午 4 点 30 分从广州随高铁火速出发,晚上 7 点 36 分及时安全到达武汉,8 点 32 分护心跑男急速获取,8点55分飞奔至和医院手术室…… 在广州同道的帮助下,在武汉火车站的协调下,让这颗宝贵心脏从获取、保存到运送,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有序而紧凑。随即,心脏移植手术开始。一下、两下、三下……晚上 9 点 27 分,心脏慢慢地呈现稳定的节律,跳动也越来越有力,这颗心脏在欣欣的胸腔中重新有力地跳动起来,为她延续“心”的希望,而男孩的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当时,非新冠肺炎疾病积累的医疗需求明显增强,心血管疾病是协和医院的重点救治疾病类型,而心脏移植手术更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的唯一希望。这次心脏移植手术也成为协和医院致力于尽快恢复非新冠肺炎医疗秩序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