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旗所向 白衣为袍 勇当抗疫排头兵

    从 110 平方米到 5000 多平方米,发热门诊50倍扩增;从一个病区到三个院区,15天内改造医用面积77371平方米,开放2025张重症床位。3110 名医务人员,持续奋战 50天;可用床位数、重症患者数、发热门诊接诊量均为武汉市之最。 在疫情防控的每个阶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带领全院党员群众逆行而上,奋战在全国抗疫最前沿。截至3月19日,同济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32640人次,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2276人,在线问诊咨询服务74365人。党旗所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战斗 疫情就是命令。根据通报,同济医院于 2019 年 12 月 31 日召开不明原因肺炎专题会议,制订上报标准,理清疑似病人接触关系;1月5日、6日先后召开医疗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启动发热门诊和传染病防护机制,并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 党旗所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奔向战场的步伐。在主院区发热门诊及病房高位运转的情况下,同济医院主动请缨,将启用不久的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整体改造用于危重症救治。白衣为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同济医院的党员说:“党旗是战旗,白衣为战袍,抗击新冠肺炎是我们的战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即将上岗的一线临时党支部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战斗的集结号已吹响,我们会一直撑下去,直到春暖花开。”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临近登机时果断撕掉机票,重返医院。听说发热门诊急需支援,有着 19 年党龄的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桂伶俐提交了请战书。 “在发热门诊工作的这段时间,我被身边的党员同事们感动着,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中医科护士汪妍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时,同济医院有141名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科学为基,提高危重症救治水平 生命重于泰山,科学是防控的基石。1月21日,同济医院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肺炎诊疗快速指南》。在此基础上,同济医院组织推进体系化临床项目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诊疗规范,不断引领提高湖北省临床救治水平。 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成为危重症定点救治医院后,同济医院和 35 支国家医疗队的重点任务就是努力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同济医院还组建了护心队、保肾队等8支临床小分队,对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病情进行预判并提前干预,以提高治愈率。医护为本,全方位关爱身心健康 医务人员是战疫的主力军。全方位保障一线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是防疫关健。 同济医院排除万难,努力在紧平衡状态下加强一线医护人员防护,成立了专门的心理疏导组;制订科学排班和轮换方案;定期开展医护人员所处环境消杀工作。 全院各党支部通过微信群坚持及时传达中央精神,为党员加油,为群众鼓劲;联合工会、团委、志愿者服务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努力解决后顾之忧。 加强精神引领,激发顽强斗志。抗疫战斗中同济医院涌现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得到了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委组织部的通报表扬。各大媒体对同济医院抗疫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创新为民,云医疗助力抗疫与常规医疗两大战线 疫情无法阻挡同济医院创新引领,服务为民的本色。 早期发热门诊患者排队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大,临时党支部提出开通在线问诊功能。党员专家们还自发成立科普专家团,精心编撰了12篇科普文章。 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和防疫封闭管理要求,新冠肺炎以外其他患者的医疗需求日益凸显。同济医院再次创新,2月14日率先开通了“居家隔离+网络视频问诊”功能,6天时间里1871名患者通过这种模式得到诊疗,并为1322名武汉群众邮寄药品,方便了群众就医,避免了普通患者四处奔波引发交叉感染,稳定了居家群众心理。

  • 31天惊心抢救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31天惊心抢救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本报讯(通讯员童萱)经过一个月与“死神”的决战,3月 10 日上午 11 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新冠肺炎 患 者 刘 先 生 成 功 撤 离ECMO,一小时后,又成功脱掉呼吸机。 “这是湖北目前成功脱离 ECMO 的患者中病情最重的一位。”同济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说。 患者刘先生,今年 42 岁,2 月 9 日因持续发烧 9 天、干咳、胸闷、呼吸困难,被收治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ICU病房。 2 月 20 日,在无创呼吸机持续辅助下,刘先生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 “血氧饱和度下降至 80%,血压不稳定。”谁知,两小时后,重症医学科李永胜主任医师便发现刘先生的病情再次急转直下,生命告急。 李永胜通过观察患者胸部及叩诊发现,患者右侧胸腔鼓起,推测出现气胸。因为此时正采用机械通气帮助患者输入氧气,但由于新冠肺炎,原本应该像海绵一样有弹性的肺,变得比较僵硬,此时进行呼吸机正压通气,容易导致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的可能,因而肺和支气管内的气体逸入胸膜腔形成气胸。 “立即穿刺引流!”李永胜马上通过穿刺,排出胸腔内的气体。 然而,稳定的时间并没有很长。2月23日中午,在吸入纯氧的前提下,刘先生血氧饱和度再次下降至 80%,呼吸困难。 “能用的方法我们都已经用了,当时,考虑到患者很年轻,我们只能搏一把,上 ECMO!”李树生说,借助 ECMO 可以让刘先生自己的肺休息一下,给医生更多的治疗时间。接下来,医生能做的就是坚守。 幸运的是,在护士长熊杰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大家所担心的状况都没有出现。3月 5 日开始,刘先生的胸片显示肺部有了明显的好转。 “可以考虑让他自己的肺工作了。”3 月 9日,大家减少了氧的供给,只保持ECMO转动,刘先生的肺像是重新被激活了,并没有出现不适。第二天,刘先生顺利脱下 ECMO,接着又脱掉了呼吸机,情况稳定。 “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顺利,他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一个多月的坚守,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李树生说。 据悉,截至 2020 年 3 月 10 日 17 时,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累计收治1751位重症患者,已有1002名患者治愈出院。

  • 频出﹃狠招﹄全力抢救危重患者

    频出﹃狠招﹄全力抢救危重患者 “现在是谁负责?” “医生在里面。” “不要里面的,我就要找在外面负责的医生。”“是我!” “我们随机问你一下患者的情况。”“啊?我是肾脏科医生,不熟悉情况。” “你知道多少答多少”。 2 月 28 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出现了一幕随机考医生的场景。这是该医院近期推出的系列“狠招”中的一项。一场抢救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大决战”已经打响。 不打招呼的随机抽查 2 月 28 日上午,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战时医务处处长、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祝伟率队来到驰援在此的苏州 2 队。“新冠病人的情况变化往往很快,24小时内,医生护士交接班达到 4-6 次,如果前面交班的没有交代清楚,接班的没有记清楚,问题没有在第一时间处理,就一定会出问题。” “能搞回来一个是一个” 同济医院是武汉市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之一,为武汉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院长刘继红介绍,医院 2月 9 日开始接收病人。几天前,他提出,“未来两个星期是我们医院90多位危重病人最关键的时间窗口。能搞来回来一个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打一场‘大决战’。” “不能让病人白死” 病程恶化进展快、病情反复是新冠肺炎的特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一直是难题。刘继红每天都会组织疑难与死亡病例讨论会。“要从中找到共性问题,找到规律,让我们对活着的人能有所预判。” 来自病亡者的希望 对生者的抢救争分夺秒,对死者的研究细致入微。讨论现场节奏飞快,主持人甚至不会给汇报人解释的时间: “你不用解释,你觉得有用就记下来,给出了治疗方案马上就落实,医务处监督落实。” 病亡案例研究和临床救治经验的不断积累,患者从重症到危重最后走向死亡的规律越来越清晰。专家们有针对性地总结出一套“组合拳”。在这里,每一位病亡者都是教训,他们用生命叠起来的死亡报告,也为病危者积累了更多的希望。 “三大法宝”扭转局面 危重患者王强的好转让医护们看到希望。2 月 27 日上午 11时,ECMO 从王强的血管撤除,心内科医生周宁兴奋地大喊了三声“你活过来了”。治疗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及精细化管理这“三大法宝”救活了他。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22岁姑娘在争论中活过来 22岁的患者小芳是一位命运多舛的姑娘。新冠同时患有未分化结缔组织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血白细胞水平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对她的治疗,专家们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针锋相对的讨论后,小芳的主治医生根据意见,小心翼翼调整治疗方案,情况真的渐渐好转。2 月 28 日,小芳转出了 ICU,白细胞水平也有所提升,她被救回来了。 睡不着的危急值预警员 任何一起事故都是量变的结果,只要及时发现并控制,事故就会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文志向教授就是那位专门寻找征兆并发出预警的人。凌晨3点、4点、5点……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的领队,都有可能收到文志向发来的病危者预警信息,并要立刻处理。 17支医疗队和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配合日益融洽,刘继红认为,现在 17 支医疗队拧成了一股绳,定要拿下这场大决战, “我做医生那么多年,人生之中有过几次遗憾,这一次不能再留遗憾。” (《南方都市报》3月4日刊发,有删改。)

  •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
    落户同济医院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户同济医院 4 月 2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通知》。通知决定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实相关职责任务,打造集预防、预警、救治、管理、教学、研究等一体化医学中心,以期实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效防控与救治,带动提升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同济医院供稿

  • 铮铮誓言诠释医者担当

    铮铮誓言诠释医者担当 2 月 6 日深夜,一声新生儿的啼哭打破沉寂的夜晚。在华中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产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下激动的泪水。他们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新生儿的啼哭可能是这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坚定信心 主动担当 2020 年元旦刚过,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到发热门诊巡视查房时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劲,敏锐的他当即指示,对发热门诊进行改扩建,并把感染科一层楼病区腾出来,作为发热病人的留观病房。 很快,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越来越多,而发热门诊楼上只有 60 张住院床位。大家隐隐意识到,恐怕同济医院将要承担更多的救治工作。通过进一步规划分析,最终院委会一致决定,将中法新城院区 1100 张病床拿出一半来,先进行改造。 1 月 27 日,中法新城院区 550 张床位启用,但在几天内就住满了。余下的550 张床位,又立刻启动改建工作。2月 5 日,中法新城院区的 1100 张床位,全部变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床位。 4 天后,光谷院区也改建启用 830张床位,用来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在疫情高峰期,同济医院三个院区一共开放了 2025 张重症病床,坚决地落实了中央提出的“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要求。 全国医疗队伍驰援武汉后,有 35个医疗队、4000 余名精兵强将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与光谷院区。 医者担当 护佑健康 “医者担当,护佑健康!”这是疫情袭来时,同济人发出的铮铮誓言。 从1月中旬起,同济医院将三个院区所有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的医护人员都集中起来,但仍然满足不了发热患者的就诊需要。于是,医院决定将全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基本培训后,都调上前线,一同参加战斗。 与此同时,医院加强了院内感染控制科学管理和防护,注意让值班医护人员轮班倒休。 1月13日,同济医院主院区的发热病房正式投入使用,感染科大夫陈广主动请缨。第一天,他收治了7名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妇产科医生袁明也报名奔赴一线。“一定要做好防护,发热门诊比病房更辛苦,风险也更高。”陈广放心不下妻子,再三叮嘱她。 张霓是感染科三病区的一名普通护士。1 月 18 日晚,她从发热病房下班,赶往拉扯她长大的大伯家探望送饭。然而,等她赶到大伯家时,才发现大伯已经去世。料理完大伯的后事,张霓向护士长请求重返一线。护士长劝她多休整两天,缓解一下心情。张霓却回答: “我不能够缺席,我是党员。”张霓很快回到了护理岗位上。 通力合作 提高救治成功率 1月底,全国35支医疗队会师同济医院,目标只有一个:降低重症病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国家卫健委的直接指导下,同济医院成立战时专家组和医务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会诊制度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由医疗队联合成立核心质控组,交叉查房,层层讨论,提出更优建议。 通过密切合作,大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诊疗技术规范和统一流程。在七八天的时间内,便将重症病例的死亡率从 5.58%降低到 3.39%。这一战果来之不易。 同济医院,这座有着120年历史的医院,在这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搏战中,挺身而出,自觉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践行了“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的初心。 (人民日报客户端4月8日刊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