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报讯(通讯员童萱)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他的当选实现了我校医科院士在中...

  • 米耀荣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本报讯(通讯员吴疆鄂)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米耀荣(Yiu-WingMai)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机械与运载学部)。米...

  • 首席科学家的医者情怀

    问题发源于临床中病人的困苦,医学家不能仅仅凭靠热情和激情治病救人,中国医学家一定要坚持独立且深入的思考,去推动世界医学的发展。——马丁马丁院士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邹学校方复全徐涛张清杰四校友当选两院院士

    本报讯11月27日和28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先后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4位校友分别当选两院院士。其中,邹学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方复全、徐涛、张清杰当选中国...

  • 这里,诞生了湖北仅有的三位医科院士

    这里,诞生了湖北仅有的三位医科院士 从“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到“国际肝胆胰外科技术改进与创新的领导者”陈孝平院士,再到2017年成功当选的马丁院士。虽然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LOGO,那就是华中科技大学。 一所大学何以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和丰沃的土壤,让全省仅有的3位医科院士都缘聚于此? 搭建平台,打造创新引擎 针对医科发展特点,学校在布局医科发展时就在平台搭建上下功夫。“以平台促发展,用平台求创新,以创新再设新平台”的一条良性循环链,随着医科的不断充实发展,逐步形成。在此循环链的基础上,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通不断加强,而创新也在此过程中酝酿、发芽。 马丁作为湖北省的医学领军人才,2014年底带领妇产科成功申报成立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正牵头整合妇科领域的各级临床资源,搭建妇产疾病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并致力于形成我国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协同创新网络。 基于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孝平从理论到实践首创了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与此同时,他首先提出了可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治疗等,一系列的原创技术让我国在肝移植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近年来,学校医科坚持以“学生、学者、学术”为中心,以建设“一流文化、一流人才、一流学科”为抓手,全力推进“一流医学院”建设。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积极推进科技与社会、科技与健康的对接,布局和启动了生物医药、脑科学、环境健康大数据、转化医学等一批重点建设方向,在妇科疾病与肿瘤、外科与器官移植、神经与精神重大疾病、环境与健康、生物医药、传染病等若干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形成优势和特色。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创制武汉综合性技术大平台、肿瘤侵袭与转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与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越来越多平台的建立不仅见证了医科发展的一次次进步,同时又为新的研究领域铺设了道路。 目前,医科拥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共建科研平台,1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依托这些科研平台,不断汇聚人才,产生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成果。 57.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亿元,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国际医学中心,再次体现了我校建设世界一流的生命健康、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基地的决心,也正在形成我校继工、医优势后的第三大优势——医工结合优势。该中心将以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为支柱,以医工医理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及临床应用为特色,融医工医理国际精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在国际医学中心,除了布局医学仪器与装备、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等重大研究项目,学校还将打造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提供产业化支撑能力,孵化健康产业新业态。 扎根中国,贡献医科发展“华中大模式” 马丁教授于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十二五”期,我校医科共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其中牵头5项。 丰硕成果的取得需要丰润的土壤滋养。学校历来重视创新发展,21世纪以来,同济医学院坚持面向国际医学科学发展前沿、面向国家健康事业发展需求、面向人类重大疑难疾病诊疗方法,在神经系统重大疾病、临床肿瘤、生物医药、重大传染病、外科与器官移植、预防医学、医学影像等若干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特色,重大医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中国大地上,华中大医科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近十年,我校医学院获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2400项(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获批项目超过300项),排名稳居全国医学院校前列。发表SCI论文7400余篇,2014年至2016年,以同济医学院为第一单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大于10)发表高水平论文38篇。 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医科科研人员的创新探索,离不开医学院优越的科研环境,更离不开学校对医科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医科发展道路上,华中大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新模式。 9个学科进入ESI国际科学排名前1%(2017年最新数据);5个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前十,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更是排名第一。医学院在积极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从未忘记培养中国优秀医科人才的总体人才方略。“优势学科实现领跑、其他学科稳步跟进”的发展模式让人才培养更具系统性与协同性,为优秀医科学子们打造了最为优质的成长学习空间。在教育部最新启动的“双一流”建设中,我校医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之列。 实力,绝不是来自外表的浮华,而是内在历练的升华。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片土壤,才能成就湖北省全部的医科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医科的发展正逐渐展现出无限生机,工匠精神与现代科技在这里交汇碰撞,思想智慧与医学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 光电律动

    11月27日,光电信息大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程用文、综保区副主任李首文,校领导路钢、丁烈云、骆清铭出席工程现场会,会议由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湛...

  • 路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报讯(记者崔美娇韩仁锋)11月22日,我校十九大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同济医院召开。十九大代表、教育部“百人宣讲团”成员、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校党委书记路钢为同济医学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