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本报综合讯 2月27日,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揭晓。物理学院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研究成果“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入选,这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获奖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肇西作为评选现场解读人,评价罗俊团队这一项目:“对材料、扭摆的技术的把握,长期的埋头苦干,保证了后期的研究的突破。他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 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基本物理常数,在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罗俊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开始采用扭秤技术精确测量G值,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1999年得到第一个G值,被随后历届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录用。2009年,该团队又测量出相对精度达26ppm的G值。2018年8月,罗俊团队测量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相对不确定度优于12ppm,吻合程度接近10-5的水平,实现了对国际顶尖水平的赶超,这为提升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此前,这一项目也入选了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本报讯 为推进机器人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2月18日,学校下发了《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通知》,决定成立机器人研究院。 机器人研究院挂靠机械学院,将聚焦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智能驾驶与自主系统、人体模型与人机系统等研究方向,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拓展机器人研究新方向,力争在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研究成果。机器人研究院的成立也将成为我校汇聚国内外机器人高端人才的基地、机器人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研究基地、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 当前,机械学院汇聚了熊有伦院士、丁汉院士、熊蔡华教授等一批机器人领域著名专家,形成了以院士为核心,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人才队伍,主持了一批“973计划”项目和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系列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机械学院)

  • 我校开通国内首个5G校园试验网

    我校开通国内首个5G校园试验网 本报讯(湖北日报记者刘天纵 通讯员王政)2月20日,国内首个5G校园试验网在我校开通,5G远程教学、5G夜视无人机校园巡逻等新应用将逐步在校内上线。 这是我校联合湖北移动公司设立的5G联创行业应用开发实验室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在5G网络建设上,湖北移动公司已在武汉光谷区域、汉口江汉区和江滩演示区完成5G规模试验网等100座基站的建设,正在开展5G规模测试试验。 据透露,已完成的5G测试显示,5G单用户下载速度达到1.6Gbps,相比4G网速提升了近16倍;5G时延为4G的十分之一,5G每平方公里用户连接数达到4G的20倍以上(4G每平方公里最大用户连接数约为5万个)。 按照5G联创行业应用开发实验室计划,湖北省将利用5G网络优势,在校园应用创新、行业应用拓展及云端智能机器人技术方面开展攻关,推进5G产业化进程。目前,5G云端智能机器人、5G无人船环境监测、5G远程教学、5G夜视无人机校园巡逻、5G远程签名等5G典型应用产品已经问世。

  • 校友陈梦洁获斯隆研究奖

    校友陈梦洁获斯隆研究奖 本报讯(通讯员夏炎枝 吴颖)2月20日,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奖名单,生命学院2009届校友陈梦洁获此殊荣。 陈梦洁,2005年进入我校生命学院,就读于生物技术系,2009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就读期间,她曾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009年,她获得国家基金委耶鲁世界奖学金项目继续深造;2014年获得耶鲁大学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2016年,陈梦洁加入芝加哥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系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医学部遗传医学科助理教授。她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Bioinformatic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33篇高水平论文。 斯隆研究奖旨在奖励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青年学者,于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本届评选的126名获奖青年学者分属化学、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海洋科学和物理学8个领域。迄今为止,已有47位获奖者获得过诺贝尔奖,17位获得过数学菲尔兹奖,69位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8位获得过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 无人机艇协同技术再上新台阶

    无人机艇协同技术再上新台阶 1月14日,自动化学院全自主无人艇创新团队在广东东莞松山湖采用自主研发的HUSTER-68无人艇和无人机,成功完成了机艇协同运动起降,标志着无人艇团队的技术再上新台阶。 无人机艇协同技术能拓展机艇编队的机动性能,大幅提高机艇编队探测范围,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管控我国水域资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团队相继克服了识别慢、对不准、跟不上、干扰大、难着艇等问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视觉自主无人机艇协同运动起降。 图文由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提供。

  • 学校召开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

    学校召开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 本报讯(记者郭雨辰)2月22日,我校召开二级单位党组织和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工作会议。校领导邵新宇、周建波、马建辉、梁茜、谢正学参加会议,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主持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马建辉传达了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并布置了相关工作。他指出,宗教工作要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和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履行好宗教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认真落实校党委有关工作要求;要掌握政策、把握分寸,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 校党委副书记谢正学传达了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并布置了组织工作。他强调,今年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确定2019年为“抓基层支部工作年”;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规划。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建波传达了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和中管高校纪检体制改革精神,传达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湖北省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并介绍了2019年学校纪检监察和巡察工作主要任务。她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主动适应纪检体制改革新形势,严明政治纪律,层层压实责任;要深刻吸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与整改力度;要加强日常监督和长期监督,不断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传达了有关文件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湖北省宣传部长会议暨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他代表校党委对学校稳定、党建和思政等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稳定工作,要认清形势、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确保学校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要注重主动引导,通过继续策划讲好华中大故事和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弘扬和传播正能量,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二是做好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抓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抓基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抓实效,聚焦薄弱环节,解决好“两张皮”问题,使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切实促稳定、促发展。 全校二级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 机械学院:立足根本 瞄准一流

    机械学院:立足根本 瞄准一流 2月18日,学校正式下发《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通知》。机器人研究院将挂靠机械学院,聚焦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智能驾驶与自主系统、人体模型与人机系统等研究方向,成为我校汇聚国内外机器人高端人才的基地、机器人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研究基地、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 而在去年12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技术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在汉举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海军工程大学何琳院士,我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李培根院士、丁汉院士等聚首喻家山下,就我国未来智能制造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把诊问脉。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由我校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筹建,落户光谷武汉未来科技城。 机器人研究院和创新中心成立的背后,体现的正是我校机械学院在专业领域的硬实力。 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机械工程学科,正是机械学院明确的目标与追求。 当前,机械工程学科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号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已将高端制造装备列为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 适逢这样的外部发展环境,机械学院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冲锋号。 2017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学科获评A+。在同年国际评估中,国际专家组认为机械工程学科的整体实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机械工程学科的水平。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少不了一流的人才培养。学院一贯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始终纳入学院工作的首等要务去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业界需求为牵引”,培养实学创新人才;积极推广“开放式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边界延伸到社会和业界;不断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的边界再设计”教育思想,结合业界需求和学科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012年至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机械学子在创新创业中崭露头角。学子获得国际或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达67项;在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杨永智作为海豚浏览器创始人,获评“2012年第一财经中国商业创新50人”;周伟作为乐行天下创始人,入选“2015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郭列作为脸萌创始人,入选“2017年福布斯30岁以下亚洲杰出人物”榜单;吴一明作为奇点金服创始人,入选“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少不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学院坚持引进培养并举,瞄准学术前沿,有的放矢,寻找优秀人才;积极搭建新学科平台,创建创新向上氛围,吸引优秀人才,形成了院士领衔的学术团队和老中青结合的活跃创新群体。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少不了一流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2012年至2017年,学院获国家奖12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取得突破。在高水平论文方面,学院实现了在《自然》子刊、《先进材料》等顶级期刊论文零的突破。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创新平台,以及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等6家工研院拔地而起,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应用推广的完整链条,使理论与技术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2018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创新中心获批揭牌,主导构建跨行业、跨体制、跨地区创新中心,以公司+联盟+网络一体化模式搭建创新能力平台,实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颠覆性创新。武汉成为华中地区唯一的“双中心”城市。 与此同时,在国际评估中,专家组也指出,在学科交叉、国际化方面,机械学院与世界顶尖高校相比还存在差距。立足根本、找准目标、明确差距,机械学院为未来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在人才培养中,机械学院将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先进制造领域卓越人才。学院计划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建立起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强自主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学科交叉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国际化视野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来打造一流本科,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面向“新工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以及全面实施基于“4I”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机械工程学科将引进、培养一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才和一流科研团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 ——在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学院将抓住国家制造业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机遇,发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各国家平台的优势,强化高端数控装备、激光制造、电子制造、微纳制造等优势方向,夯实提升柔性电子、纳米制造、3D打印、生物制造等新兴方向;汇聚材料、化学、医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瞄准智能制造国际科学前沿,汇聚国内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学术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争取产生一批原创性成果,抢占智能制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继续利用工研院成果孵化平台,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开发与应用,为区域经济服务,加快社会企业的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院将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系列会议和刊物,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承担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建设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知名联合研究中心。 几十年来,在以杨叔子院士、熊有伦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机械学院形成了“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快速反应、尽职尽责”的“STAR”文化精神。新时代,机械学院将继续发扬“STAR”文化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制造强国为己任,将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