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

期次:第605期       查看:41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华中大的足迹

 

筑梦,凝聚师生的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坚持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9月初,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接力谱写青春英雄志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媒体普遍关注。学校在166胡吉伟班的创建工作中,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扎实的集体建设,秉持优良的学风校风,形成了长期的品牌效应,真正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推进集体成才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中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放在育人工作的中心位置,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争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立心铸魂,全员育人促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91日,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就会聚一堂,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题,认真研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高度重视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要求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做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体教师要帮助青年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注重引领广大青年在勤学、修德、明辨、笃行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围绕学生成长阶段,学校认真做好入学教育,建设好入口关,引导学生积极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学校系统设计大学成长过程教育,以党旗领航工程为龙头,围绕学业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教育等方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还围绕就业创业、文明离校等方面做好毕业教育,把好出口关。

       已成为学校品牌的党旗领航工程,包含早日站在党旗下”“党旗在我心中”“我为党旗添光彩三阶段。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赋予党旗领航工程新的内涵,将其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融合,紧紧把握新时代党员学习教育的脉搏,使党旗领航工程成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力抓手和良好载体,成为广大党员”“的拓展和延伸。

       近年来,学校还在研究生中持续开展红色领航员培训,帮助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党的命运、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同时,学校持续实施党报进学生宿舍,党报覆盖全校一万多间宿舍,引导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

榜样力量,坚持价值引领

       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谆谆叮嘱言犹在耳。

       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中,也有这样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有着60年党龄、70年教龄、90多岁高龄的崔崑院士不忘初心、永葆本色,陈孝平院士关爱学生、勇闯医学禁区,冯克燕教授因济世救心当选荆楚楷模……这些身边的典型接地气、有人气,产生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学校还组织十佳师德先进个人、十佳辅导员、十佳青年教职工、优秀教师班主任等评选,不断用身边的榜样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价值引领,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推出系列举措。

       健全机制重保障。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学校还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规范学术道德的系列文件,编撰《教师服务手册》《师德学习手册》等,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基础工作。       

       教育引导筑基础。学校积极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在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中,专门开设师德师风建设教育专题,学校主要领导上台讲授。学校举办师德专题培训班,课程由教师参与讨论形成,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中。

       全面从严是关键。学校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学校对新进教师严把思想政治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列入必备考核内容。在教师岗位聘用、聘期考核、评优评先中,学校还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顶天立地,对标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着科技创新工作。他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顶天立地做科研。学校既瞄准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前沿,不断创造高水平科技成果,又瞄准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正在喻家山麓动工建设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是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华中大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也是学校第三个大科学平台,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精密重力测量科学中心之一。

       而华中大此前所有的两个大科学平台,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已跻身国际十大知名光学研究机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已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之一。

       这三大科学平台,犹如三艘科技航母,正引领华中大在有组织地开展原始创新的大道上筑就高峰,飞速发展。目前,学校已建有2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5个部省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等,对科研工作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打造大平台牵引的,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转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产生重大学术成果,引领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我看华中大这五年

 

建设一流医科 须全方位发展

胡丙长

       近五年来,我曾多次回到华中大,与母校师生共同探讨医科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的发展必须在各学科下足功夫,只有做到全方位的领先,方能成就世界一流。我欣慰地看到,华中大医科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人才培养是治学的根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医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自由度,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把医学教育和临床、基础或者公共卫生研究的经历紧密结合起来。这五年来,同济医学院正在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规划。

       跨学科建设是治学和研究的有效途径。现代医学研究已从单一学科模式转变到多学科交叉模式,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都是跨学科研究的典型例子。作为一所具有工科和医科传统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华中大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跨学科、跨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并在医工、医理等交叉学科建设上做出了很多新探索。我们需要更积极地推广这种模式,因为这不仅能增强科研团队的包容性和创新性,更能提高团队科研效率。

       科研管理是治学的必要辅助。一所大学的科研水平不仅与研究人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有关,还和科研管理团队的水平密切相关。管理层要让不同的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高效有序的科研管理团队可以免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研究工作。一流的科研团队需要一流的科研管理团队做好支撑与辅助,这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校友,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强国之路无坦途

务实创新应并重

黄晓庆

       强国之路无坦途,育才造士系根本。华中大在民族崛起时主动担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秉承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信念,为国家、社会输出了几十万高级人才。五年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华中大更是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守双一流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皆令人瞩目。

       在我看来,务实与创新是学校能够取得今日硕果的重要因素。

       务实是华中大的传承。学校坚持做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兼重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遵从教育规律,重视人的发展,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创下了学在华中大的教育品牌与社会美誉。

       创新成就了华中大的优秀。学校一直将与时俱进、开放式办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提升华中大人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倾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民族复兴使命在肩。学校发扬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精神,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电信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学思践悟

 

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校党委书记 路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牢记嘱托,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在创新引领方面实现跨越发展。

不忘初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作为新中国创办的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共和国旗帜下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

       校运系于国运。进入新世纪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始终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谋划推动学校发展。我们对接国家高校体制改革战略,建设医工特色的综合大学;我们抓住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机遇,建设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我们抓住国家几个五年规划的战略机遇,建成脉冲强磁场国家大科学工程,获批精密重力测量国家大科学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机遇,争取到基于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质子放疗装备研发等一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不忘初心再出征。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华中大的发展战略必须服务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作出华中大应有的贡献。

牢记嘱托,坚持立德树人育英才

       2010年,习近平同志视察华中科技大学,考察了党旗领航工程特色党日活动。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经济学院党委坚持16年创建胡吉伟班,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集体成才的强大动力。党委学工部坚持10年开展党旗领航工程,创造了支部建在班上等先进经验。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坚持30多年举办人文系列讲座2185期,形成注重文化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学校坚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启明学院、创新研究院,华中大创业企业家在国内外形成气象。

       华中大师生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本科人才培养,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老师,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培育六有大学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敢于竞争,勇做创新引领排头兵

       华中科技大学承担了3个国家级大科学平台的建设,目前在国内高校独树一帜;我们建设了13个蓬勃发展的工研院,服务湖北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我们在数控、激光等领域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业,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这些事,是几代华中大师生创新引领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华中大人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勇于引领的精神风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创新引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未来中国必将有更多的领域,在世界上从跟跑到并跑,最后实现领跑,华中大应该在中国领跑世界的领域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华中大将对接国家战略,争取并建设好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新的重大平台,争取并承担更多更重要的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项目,为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人才强国贡献华中大力量。

       当前,华中大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把几代华中大人的强校梦、一流梦与中华民族的强国梦、中国梦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谋划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实现学校新的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数读华中大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3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第一;5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三,8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五,17个一级学科国内排名前十。

       截至20177月,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中,华中大全领域排名居全球第331位,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位于全球前1‰

       近五年,新当选院士4人,引进千人计划专家17人、青年千人计划”94人,新增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17人、长江学者34人、国家杰青”16人、国家优青”43人。

 

       本版内容转载自《光明日报》913日第6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略有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