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加快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教育改革研讨会举行

期次:第645期       查看:59

本报讯(记者汪泉)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中要引领行业需求。1114日,在学校新工科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校领导,新工科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小组的成员达成共识,新工科建设在为学校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相关院系、职能部门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新工科建设。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副校长梁茜参加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马建辉主持会议。

新工科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以“工程教育何以而新”为题作特邀报告。他结合国家新工科建设,从新视点、新逻辑、新素养、新结构、新方法五个方面,阐述了新工科教育的内涵与发展方向。李培根指出,一流大学在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引领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而不仅仅是忙于应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一流大学而言,发展新工科就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新素养,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宏思维。面对新时代,我校要把握未来发展动向,思考教育改革,改变教学内容与体系,从学生特点出发,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与氛围。

新工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学院院长丁汉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推动新工科视角下的机械工程专业建设”为题,分享了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学科教育改革的背景、思路与举措。机械学院为完善过去的不足,紧抓机械工程教育的本质,培养工科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围绕一流学科建设,机械工程学科明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有效性四个能力的体系,确立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新结构、教与学的新方法。目前,机械学院全面实施了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教学”“深度工程化学习”的新工科人才培养。

新工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电气学院院长文劲宇以“电气专业本科荣誉学位培养体系研究与建设”为题,分享了电气学院荣誉学位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改革举措,以及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的设想。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电气学院创建了以“明德、通识、专业、实践”四大板块构成的荣誉学位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完整性。荣誉学位以能力为导向,按能力目标递进分解,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并根据能力达成评价进行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

光电信息学院副院长杨晓非以“面向光电子信息产业和学科发展的高质量研究型光电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举措、实施效果与计划。光电信息学院定位于培养具备高水平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光电信息科学拔尖人才;以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叉创新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为培养目标,实施光电信息学科多方位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学院通过重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多级创新实践、多方协同育人平台,保证了大规模光电专业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新工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校友、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介绍了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

马建辉指出,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加快推动并引领全国新工科建设与改革。他要求各学院仔细领会学校要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邵新宇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基。全校应围绕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各项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切实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邵新宇指出,推进新工科建设,就是要培养学生既有扎实基础研究能力,又有工科所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还有面向未来人类发展挑战的跨界复合能力,这也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根本。他强调,新工科建设不仅仅是建新专业,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它不仅是教学改革,更是综合改革,是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内部改革,更是学校与社会新型关系重塑的改革。

就学校下一步新工科建设思路,邵新宇提出:第一,要更加敏捷地继续探索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第二,要更好把握未来需求、把握产业方向;第三,院系要围绕新工科建设,找准定位、修订方案、提出理念、创建模式、启动改革、提升能力;第四,院系要重视、支持教材建设,学校要继续加大对教学环节的投入力度,力争在新时代总结出更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典范,向全国推广。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教学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务科长等参加会议。